本報特派采訪組行走在小平小道上。
1969年11月到1973年2月,一位老人在江西省新建縣一條小道上風雨無阻地行走了三年零四個月,也苦苦思索了三年零四個月。后來有人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思想就是從這里萌芽的!薄
這是一條小得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鄉(xiāng)間田埂小道,只有一尺多寬、3里長,一頭連著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另一頭連著南昌陸軍學院“將軍樓”。
然而,這同時也是一條引領(lǐng)中國走向發(fā)展春天的改革開放大道。1969年11月到1973年2月,一位老人風雨無阻在這條小道上行走了三年零四個月,也苦苦思索了三年零四個月。后來有人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思想就是從這里萌芽的,中國就是從這里走上了改革開放、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這條長滿雜草、蜿蜒曲折的小道,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平小道”。
8月23日,本報“追尋小平足跡”特派采訪組首次踏上小平小道,置身歷史的坐標,感受偉人的博大胸懷,尋覓改革開放大道之源。
一座小院和一條小道
1969年10月22日,小平被疏散到江西南昌市“下放勞動”,同行的,還有妻子卓琳和繼母夏伯根。4天后,三位老人搬進了南昌市郊新建縣望城崗原南昌陸軍步兵學校(今南昌陸軍學院、“文革”中停辦)校長的住宅“將軍樓”。
從新建縣城到南昌陸軍學院僅10分鐘車程。從學院大門進去,是一條筆直的水泥大道,繞過原步校辦公大樓,再駛上一個小丘,即可看到一圍比人還高的綠色冬青環(huán)繞而成的院墻,圓形院子的正中是一座兩層紅磚小樓。樓前四株月桂,樓后有一個小小的柴房。“這就是當年小平居住的‘將軍樓’!睋(jù)南昌陸軍學院一名女戰(zhàn)士介紹,樓下有一間廚房、一間飯廳,另外一間則由派來監(jiān)管的人員居。粯巧详柵_里面就是小平與卓琳的臥室,右邊一扇窗內(nèi)是起居室,“每天晚飯后,小平都要在此聽廣播、看報紙、做家務!
而與南昌陸軍學院隔墻相望的,就是小平夫婦“下放勞動”的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
“小平、卓琳第一次到廠里參加勞動時,小平穿的是一件藍色中山裝和一雙解放鞋。”盡管已過去了40多年,但當時的修理車間排長(當時工廠采用部隊編制)、如今已77歲高齡的陶端縉老人仍清楚地記得:“他倆一來就被安排到修理車間!
“當時省里特別規(guī)定,不能叫同志,也不要直呼其名,就叫老鄧!碧斩丝N回憶說,那時小平已60多歲了,就給他分配點輕巧活,在機修班用柴油洗零件,卓琳則在電工班拆、洗線圈。
原以為洗零件是個輕體力活,但陶端縉沒有想到洗零件需要經(jīng)常蹲下站起。小平站起來時不得不深呼一口氣,然后再費力地蹲下繼續(xù)干活。陶端縉看到后感到很不安!拔揖蛦栃∑,‘幫您找個鉗工的活好嗎?’小平高興地答應:‘好哇!這個我行。40年前我在法國勤工儉學就干過鉗工!碧斩丝N說,小平所做的鉗工活,很多老工人都點頭稱好,“按現(xiàn)在的標準來說,能達到中級水平!
從此,每天早上8點鐘,小平、卓琳準時步行到工廠,在廠勞動大約三個半小時,十一時半由廠回家,風雨無阻,從未間斷!耙婚_始,小平從‘將軍樓’到工廠,從大路走,要繞一個大圈子,步行差不多要40分鐘,中間還要經(jīng)過一個長途汽車站,既費時間,又不安全。”陶端縉回憶說,工友們就自發(fā)在工廠后土墻上開了一個小門,沿著荒坡和田埂修出了一條小路,“從這條小路,只用20分鐘,就可以從‘將軍樓’徑直走到工廠!
繞到修理車間后面,再穿過一個門洞,院墻外就是小平小道:一尺多寬、3里長,泥結(jié)石路面,兩旁長滿了雜草。
“最初只是一條泥濘小路,晴天走還可以,遇到風雨天,就難走了。”陶端縉回憶說,有一天,大雪紛飛,小平照樣循著這條小路到廠里勞動?熳哌M廠區(qū)時,腳下一滑,跌了一跤。工友們得知后,自發(fā)拿起鋤頭、鐵鍬,挑著煤渣,冒著刺骨的風雪把路修好。
如今的小平小道,已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累計接待中外游客達700余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