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的好壞,關鍵在于能否依靠群眾,能否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克服我們隊伍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
一切依靠群眾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決定的。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開放時期,始終依靠群眾都是我們黨領導各項事業(yè)成功的重要經(jīng)驗。1957年3月18日,鄧小平在山西省直機關干部和太原市機關干部、廠礦企業(yè)負責人大會上作報告,著重闡述黨的領導、人民內(nèi)部矛盾等問題。他在談到黨的領導問題時指出:“黨的領導的好壞,關鍵在于能否依靠群眾,能否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克服我們隊伍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比绻撾x實際,脫離群眾,看不起群眾,遇事不同群眾商量,不同非黨人士商量,天天看領導的臉色,將來一定要栽大跟頭。鄧小平同志關于群眾路線的這些論述,系統(tǒng)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本內(nèi)核,對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仍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通過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貫徹群眾路線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舉措。這些新舉措,促使黨員、干部在深化理論學習中自覺地增強貫徹群眾路線的主動性和堅定性,在嚴格黨內(nèi)生活中真正地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在提升制度執(zhí)行力中有效地確立貫徹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從而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匯聚起推動改革發(fā)展的正能量,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決定著黨的事業(yè)的成敗。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深刻意識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特征和核心內(nèi)涵,不斷提高群眾組織工作方法,堅持將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切實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而不斷奮斗,繼續(xù)前行。 (本報記者 趙大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