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為弟兄,何必骨肉親。尤良英和麥麥提的故事啟迪人心……
初秋時節(jié),尤良英家屋前的小菜園紅紅綠綠,一片清新,最顯眼的還是幾棵桃樹和李樹。雖是小樹,并不枝繁葉茂,卻透著勃勃生機。樹是今年春天維吾爾族兄弟麥麥提圖如普為她種下的。為什么突然種樹?尤良英問,麥麥提圖如普當時只是笑了笑。
后來聽別人轉述理由,尤良英哭了。麥麥提圖如普說,自己年紀大了,以后如果不能來姐姐家干活了,就讓這幾棵樹做個見證,“桃李自古不分家,互相嫁接都能活,它們根連根葉連葉,就像我和姐姐,也像維吾爾族和漢族![全文]
尤良英與麥麥提的故事,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卻很傳奇,于平常的交往中見奇崛,富有超越庸常的溫潤。一位商人在聽說尤良英的故事后,感慨地說,尤良英家菜園的桃樹李樹,藏著開啟民族大家庭幸福的密碼。尤良英與麥麥提的故事之所以平凡而動人,正在于那質樸的愛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能夠不分貧富、超越民族、穿過血脈。[全文]
尤良英和麥麥提說話,旁人看來特別有意思。尤良英對別人說話,是“川普”,又快又急,帶點重慶口音。唯獨對麥麥提說話,一轉就變成了地道的重慶話,夾雜著時時蹦出來的維吾爾語單詞。麥麥提也操著濃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話,維吾爾語也間歇出現(xiàn)。
幾乎沒有一個字發(fā)音相同。這是兩人獨有的語言體系。
漢族人聽了他們倆說話,搖頭:聽不懂。維吾爾族人也搖頭。
但兩個人竟能交流自如,毫無障礙。說到高興處,尤良英張開嘴巴哈哈大笑,麥麥提的眼睛瞇成了兩道小彎彎。
尤良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阿拉爾市十三團十一連一名職工,女,漢族。麥麥提,全名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新疆和田地區(qū)皮山縣木奎拉鄉(xiāng)達里格村村民,男,維吾爾族。
兩個人的家,隔著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全文]
“阿恰,你的地種多少年,我就幫你管多少年!
“弟弟,不用擔心,離富裕起來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阿。ňS吾爾語意為姐姐),我來看你了,你的腳好些了嗎?”8月31日,當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風塵仆仆趕到尤良英家時,急忙蹲下身子仔細查看她受傷的腳。
一個月前,尤良英打農藥時不小心崴了腳,造成骨折。眼看要到摘棉花時節(jié)了,要忙的事情還有很多,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實在放心不下,趁著到喀什送女兒上學的機會,奔赴700多公里趕來看她。
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是和田地區(qū)皮山縣木奎拉鄉(xiāng)達里格村維吾爾族農民,而他口中的“阿恰”尤良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11連的一名普通漢族職工。這一聲“阿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喊了10年;這一聲“阿恰”,跨越了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飽含著兩家人、兩個民族的無限情誼。[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