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全
2016年10月14日12: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眱赡昵,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在講話中,深刻揭示文藝對于時代發(fā)展的獨特作用。
在那次座談會上,習近平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吹響了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繁榮發(fā)展的集合號,為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和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指引了方向。
這篇講話所體現出的思想內涵和文藝價值,也折射出習近平作為“資深文藝愛好者”幾十年來積淀的深厚文化底蘊。從走出人生第一步的梁家河,到中國政治中樞的中南海,習近平在成長中涵養(yǎng)出清新高雅的文藝氣質以及真摯平易的人格魅力。
1983年,在河北正定辦公室里的習近平。(新華社)
積淀文化底蘊:“讀書已成生活方式”
習近平的深厚文化底蘊,一從讀書來,二從寫作來,三從實踐來。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睍r光穿梭到1969年,16歲的習近平“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這里一呆就是7年。”父老鄉(xiāng)親現在都還記得,他帶一箱子書下鄉(xiāng),邊放羊邊看書,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在田間地頭勞作,一放工就查新華字典。對這段難忘的耕讀生活,習近平說:“很多知識基礎都是在那時候打下的。”
習近平談起過,自己最大的愛好是讀書。“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绷暯绞且晃皇稚朴凇坝霉P領導”的領導人,一直筆耕不輟。在文章和講話里經常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談黨建,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談作風,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談改革,不能“翻燒餅”;談城建,不能“攤大餅”……語言生動,文風活潑。
1990年7月15日,習近平為追思焦裕祿,賦詞一首《念奴嬌》,抒發(fā)“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的深切思念,以及“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赤子情懷。
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頭版《之江新語》專欄發(fā)表232篇短小精悍的政論,提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群眾呼聲是作風建設的第一信號”等大量新觀點、新論斷,洋溢著清新文風,蘊含著辯證思維,及時回答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實際的問題,充分體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和工作方法,深深蘊含著中華文化中的“三不朽”思想,為民立德,為國立功,為黨立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正定翻身記》的通訊,讓昔日“高產窮縣”正定,從“逼上糧山”到“走出死胡同”的故事家喻戶曉。當時的縣委書記,正是習近平。
習近平在正定、寧德、浙江等不同時期的文章,目前已集納到《知之深愛之切》《擺脫貧困》《之江新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等專著中出版,擁有億萬讀者。
關心文藝事業(y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關心文藝事業(y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得到集中體現。
習近平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
鑒此——
文藝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文藝創(chuàng)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
文藝事業(y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绷暯降男模恢迸c人民緊緊相連。1987年5月,習近平為《正定古今》作序,在文中熱情頌揚正定人民。1990年5月,習近平告別工作將近兩年的寧德,他對寧德地直機關干部以文相贈:《同心同德,興民興邦》。
2012年11月15日,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率全體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親切見面。習近平深情地說:“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在閉幕會講話中闡釋:“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河北省文學館陳列的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資料圖。(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正定期間,習近平與土生土長作家賈大山留下一段交往佳話。賈大山熟知正定歷史文化,人稱“正定通”,習近平拜他為師,利用閑暇時間,常去他家拜訪長談。后來,在習近平的推薦下,正定打破黨外人士不任正職的“規(guī)矩”,任命賈大山為文化局局長。
習近平意識到,在發(fā)展中要弘揚正定歷史文化,要讓古建筑從沉睡中復蘇,重放光彩,于是提出旅游興縣思路,得到河北省委的支持。1984年、1985年,到正定旅游的游客相繼突破40萬、50萬。
1983年,中央電視臺籌拍大型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習近平敏銳地抓住機遇,馬上派人洽談,使“榮國府”外景基地落戶正定。1986年8月,“榮國府”景區(qū)竣工。1987年,隨著《紅樓夢》的播出,當年前來參觀游覽人次為130萬,門票收入達到221萬元,旅游收入高達1761萬元,正定知名度大大提高。
在閩東期間,習近平提出用文化建設的方式,傳播“閩東之光”,改變貧窮現狀,增強閩東人的自信心和外界對閩東的信心。在他的關心和推動下,閩東風土人情電視音樂片《山海的交響》震撼問世、走上熒屏,成為老少皆知、獲獎無數的“閩東名片”,極大激發(fā)出閩東人昂揚向上的斗志,促進了閩東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fā)展。
在福州期間,習近平對市內名人故居、歷史建筑普遍作了政府“掛牌”保護,創(chuàng)設的“福州瓷牌”至今還為人們津津樂道。
習近平治國理政實踐中,始終關心文藝事業(yè),始終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真摯情懷。
熟讀文學經典:“言為士則行為世范”
文藝溝通人的心靈,文藝構建禮儀之邦,文藝促進邦國之交,亙古未變。
習近平是一位十分善于講故事的領導人,他用飽蘸深情的筆墨,動人心弦的演講,娓娓道來的談話,講“紅”了中國故事,講出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擔當、中國精神,具有獨特的文藝氣質。
擔任國家主席三年多來,習近平每逢出訪,無論在署名文章中,還是在演講談話里,不僅經常采用中國經典名句,還時常引用外國經典名言。無論談友誼、談合作,還是談歷史、談未來,抑或談機遇、談挑戰(zhàn),總能巧妙妥帖地援引到訪國家的本土話語,打破文化隔閡,促進文明互鑒,拉近與到訪國家的距離,樹立起大國形象與風采。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绷暯匠鲈L,很多時候會在到訪國家的主流報紙上發(fā)表署名文章,暢敘友誼,提出殷切期望,有效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溝通。2016年10月12日,訪問柬埔寨前夕,在《柬埔寨之光》報發(fā)表《做肝膽相照的好鄰居、真朋友》的文章,引用柬埔寨諺語“信任如樹”,形容中柬傳統(tǒng)友誼始終根深葉茂。
2015年4月19日,訪問巴基斯坦前夕,在《戰(zhàn)斗報》《每日新聞報》發(fā)表《中巴人民友誼萬歲》的文章,引用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詩歌“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鏡之中,稍一低頭,就能看見”,熱情歌頌中巴友誼。
2016年1月18日,訪問沙特之際,在《利雅得報》發(fā)表《做共同發(fā)展的好伙伴》的文章,引用中國諺語“患難見真情”、沙特諺語“向急于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深情講述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沙特第一時間向中國提供援助的溫情故事,喚起兩國人民共同的記憶。
2016年1月21日,訪問伊朗之際,在《伊朗報》發(fā)表《共創(chuàng)中伊關系美好明天》的文章,引用中國諺語“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波斯諺語“人心之間,有路相通”,生動闡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堅持交流互鑒、和諧共存”的道理。
習近平在外交場合的演講和談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談得較多的是歷史、傳統(tǒng)、友誼、團結、未來和發(fā)展,極力倡導命運共同體意識。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名句“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深刻揭示人類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引用哈薩克斯坦偉大詩人、思想家阿拜·庫南巴耶夫的名句勉勵青年:“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前浪如兄長,后浪是兄弟,風擁后浪推前浪,亙古及今皆如此!
2014年7月14日,習近平在接受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媒體聯合采訪時,引用阿根廷史詩《馬丁·菲耶羅》中的“兄弟之道是團結同心”,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馬蒂的名句“團結是全世界的語言”,呼吁世界各國各民族加強團結、同心同德。
2015年10月20日,習近平在英國議會演講時,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翌日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演講,引用培根的名言“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是身后”,希望兩國面向未來、開辟嶄新時代。
2015年11月30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這個多邊外交場合,在演講中引用法國作家雨果的名言“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呼吁各國達致共識。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绷暯教赜械奈幕滋N、文藝氣質、人格魅力,源于堅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源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于學無止境、筆耕不輟、奮斗不息、創(chuàng)新不止!
相關閱讀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