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如果一名正科級別的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連續(xù)15年未得到提拔,可享受副處級干部待遇。記者從吉林省政府新聞辦等多個省份獲悉,《關于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日前已經正式下發(fā),將正式實施。這一文件旨在打破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職務晉升空間小、待遇得不到提高、鄉(xiāng)鎮(zhèn)留不住人才的現狀。(《南方都市報》2月2日)
這一消息在輿論場上引起一陣喧嘩與騷動,質疑者眾。其實,這并非新聞,去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于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意見》,為公務員在職務之外開辟了職級晉升通道。
一項統(tǒng)計顯示,公務員從科員到縣處級干部的升遷比例僅為4.4%,從縣處級升為廳局級的比例更是低至1%。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曾撰文《大數據解讀基層公務員生存狀況》指出,“無數基層公務員在權力‘金字塔’的底層消耗著青春和激情,有的人工作幾十年還是副科長,自嘲患上了‘副科病’!薄5加2”“白加黑”“夜總會”,還患上“副科病”,且收入不高,一些基層公務員確實嘖有煩言。如今,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那些勤勞苦干的基層公務員,盡管當官沒有盼頭,但收入有了奔頭,地位有了保障,也就更有勁頭。因此,完善職務和職級并行制度,可淡化“官本位”思想,鼓勵更多人堅守一崗、專攻一行,在職業(yè)穩(wěn)定性中提升履職專業(yè)性。
一方面是基層公務員拍手稱快,另一方面是不少網友強烈質疑,甚至出語諷刺:“我家一個親戚,60歲的農民,種40年的地了,是不是該享受副部級待遇?”那么,如何使職務與職級制度更合乎民心?
其一,不能將混日子等同于熬資歷。應該說,隨著整頓吏治和反四風的推行,公務員“一杯茶、一根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現象大為減少,但仍有不少公務員在混日子。必須厘清的是,無論是漲工資還是享受一定職級的待遇,指向的是那些勤懇工作的公務員。如果不敬業(yè),不僅不應該漲工資,還應該被處分。利、責、權相統(tǒng)一,公務員工資漲了或享受了待遇,更應該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不能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
其二,應清除吃空餉的公務員。目前,各地各部門按照統(tǒng)一的部署,正在進行機關事業(yè)單位“吃空餉”問題的集中治理,沒有完成這項治理的,不能進行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資制度。誠然,如果一些公務員連班都不上,邊吃空餉,邊享受一定職級的待遇,豈不滑天下之大稽?
其三,應建立更嚴格的公務員淘汰機制。既然是公務員,就不能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盡管按照公務員法,不稱職的公務員應予以辭退,但幾年前有數據稱,公務員年辭退率僅約0.05%。有業(yè)內人士稱,由于對公務員的考核和測評缺乏社會化評價和公眾評判,導致公務員淘汰率低,而有的單位和領導怕得罪人,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機制形同虛設。譬如,某市4萬多名公務員中,聘任制公務員占比近10%。然而在首聘3年期滿后,竟無一人被解聘。連聘任制公務員都陷入“只進不出”的怪圈,可見公務員淘汰有多難。
正科滿15年可享副處待遇被質疑,釋放了值得關注的信號。如果與考核機制相配套,并建立更公開公正的監(jiān)督平臺,民眾不僅不會反對,反而會對那些兢兢業(yè)業(yè)的公務員報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