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丹
2019年10月06日09:22 來源:經(jīng)濟日報
劉銘庭 新華社發(fā)
“我研究了60多年紅柳,到現(xiàn)在還在研究。”86歲的治沙專家劉銘庭告訴記者。
劉銘庭,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原研究員,中國植物學家、知名治沙專家,潛心從事紅柳、肉蓯蓉培育和推廣工作。獲得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28項。
如今,劉銘庭依然忙碌。他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收集關于大蕓(學名肉蓯蓉)的相關資料,爭取明年出一本圖文集!拔蚁氚汛笫|的種植技術留在書里,讓一代又一代的人了解和學習,把好的技術傳承下去!
“我在沙漠里看到了從來沒見過的檉柳(也叫紅柳)品種,經(jīng)過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些紅柳葉子極細,葉子包在植物莖上,枝條柔性好,抗風沙能力非常強!币庾R到這一新品種會在防風固沙中發(fā)揮巨大作用后,劉銘庭便展開了深入研究。這一品種后來被學術界命名為“塔克拉瑪干檉柳”。1982年,劉銘庭前往中科院策勒沙漠研究站推進治沙工作,在那里,他發(fā)明了用洪水沖刷引種紅柳的方法并在全新疆推廣,擴繁紅柳數(shù)百萬畝,在沙漠邊緣筑起了綠色屏障。
治沙讓環(huán)境有了明顯改善,但在劉銘庭看來,讓群眾真正受益才是關鍵。1985年,劉銘庭開始在中科院策勒沙漠研究站試種紅柳大蕓,一年后紅柳大蕓成功長出。20多年時間,劉銘庭手把手免費教群眾種植大蕓。一畝大蕓收入4000元至8000元,人均每年增收數(shù)千元,許多群眾因此擺脫貧困。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