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2日10:20 來源:光明日報
吳登云 新華社發(fā)
年過八旬的吳登云仍住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人民醫(yī)院的家屬樓里,談起自己53年在烏恰縣的工作與生活,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已經習慣在烏恰縣的生活。我離不開淳樸善良的烏恰百姓。他們需要我,我也希望用自己的畢生所學讓他們生活得更加幸福!
1963年大學畢業(yè)后,吳登云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車。在烏魯木齊工作近三年后,吳登云被派到烏恰縣工作。“初到烏恰縣,我很吃驚,這里竟然沒有樓房,醫(yī)院里也沒有醫(yī)療設備,距離縣城幾十公里的地方都沒有樹、沒有房子、沒有人!甭晳T就好了,他默默地鼓勵自己。
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吳登云每年都要花三四個月時間到牧區(qū)巡診和防疫。騎著馬、背著藥箱,他的足跡踏遍了全縣9個鄉(xiāng)、30多個自然村。
一次吳登云騎馬去牧區(qū)巡診,返回途中遇到河里發(fā)大水。當時,他認為自己體重輕,過河不會有危險!熬驮谝^河時,當地一位牧民攔住了我,執(zhí)意要自己先探路,確保沒有危險后再讓我過。他告訴我,山里的牧民不能沒有我。從此,我更加堅定了留在烏恰的決心。”吳登云說。
“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救治每一位病人。”這是吳登云堅守的原則。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柯爾克孜族婦女住進了烏恰縣人民醫(yī)院,她臉色蒼白,每挪一步就一身虛汗,年輕的吳登云判斷,必須輸血治療,但輸血卻苦于沒有血源。望著奄奄一息的病人,吳登云決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鮮血從吳登云的體內流進了柯爾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驚喜地說:“我的身上長力氣了!”
30多年來,他無償獻血30多次,總計7000多毫升,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的總量。
1971年12月1日,烏恰縣波斯坦鐵列克鄉(xiāng)牧民托合托西·買買提艾明兩歲的兒子玩耍時不慎燒傷,全身50%以上的皮膚被燒焦,生命垂危。經醫(yī)護人員一連十多天的搶救,生命力頑強的孩子度過了休克關、感染關,接下來又要面對創(chuàng)面愈合關。可是此時,幼兒身上完好的皮膚所剩無幾,吳登云想起曾經從一本醫(yī)學雜志上了解到大量異體皮和少量自體皮相間移植的辦法,他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的父親。托合托西·買買提艾明聽說要從自己身上取皮,嚇地連連說不行。情急中,吳登云決定從自己身上取皮,手術室里的護士紛紛拒絕配合他。他就給自己打上麻藥,從自己腿上切下一塊塊皮膚,拖著麻醉的雙腿走上了手術臺,把自己的皮膚植到了孩子的身上。如今,身上植有13塊郵票大小“吳登云皮膚”的幼兒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每每提及此事,他總是熱淚盈眶。
吳登云說:“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還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新疆,選擇烏恰!保ㄓ浾 王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