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4日08:22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 |
有這樣一個人,50年前他的名字就響徹神州大地。直到今天,依然鮮活生動,他的精神,是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
他,就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實干精神
服務群眾的辦法,得從群眾中找
3月19日,河南蘭考,泡桐花正在鼓苞。
沿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前行,穿過中州樂器廠展廳大門,悠揚的古箏聲從裡面?zhèn)鱽怼?/p>
“展廳裡這些古箏的音板都是用蘭考泡桐制作的,蘭考土質長出的泡桐不易變形,透氣、透音性能好,聲音悠揚悅耳,獨有韻味,被譽為‘會呼吸的木材’。”一曲終了,90后女孩袁曼曼手撫古箏,滿臉自豪。
“泡桐樹啊葉葉綠,看見泡桐就想起了您,就想起了您……”這首蘭考百姓中廣為流傳的民謠,讓人淚眼蒙眬,思緒也隨之飛回到了50多年前。
1962年,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qū)遭受連續(xù)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風沙、內(nèi)澇、鹽鹼等自然災害嚴重,全縣糧食產(chǎn)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很多人選擇了外出逃荒。
焦裕祿一來到蘭考,就把原來的“勸阻逃荒辦公室”改成“治理三害辦公室”,並擔任主任。
“服務群眾的辦法,還得從群眾中找!”在這場艱苦的摸底調查中,他和調查隊的同志經(jīng)常在截腰深的水裡吃干糧,蹲在泥濘裡歇息,成了名副其實的“泥腿子”。
張莊村村民魏振中向記者講述了其父魏鐸彬與焦書記交往的一段往事:1963年3月,焦裕祿為查風口、追風源,尋找治沙辦法來到了張莊。聽老農(nóng)魏鐸彬說,他母親的墳每年冬春都被狂風扒開露出棺材。后來他用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從半米深的地下挖出淤泥,把墳蓋住,狂風就再也刮不動了。
焦書記聽完后,興奮地站起來:“這個辦法好!1個人1個早上封一個墳,100人、1000人、1萬人、幾十萬人,干1年、兩年、3年,用翻淤壓沙的辦法把沙丘封住,栽上樹,種上草,豈不把駭人聽聞的沙丘變成了錦繡田園?!?/p>
焦裕祿在病危住院期間,還對來看望他的同志說:“你們把泡桐拍照片來讓我看看,我看看蘭考的泡桐開花了沒有?!痹谔m考城關鄉(xiāng)朱莊村村口,他親手栽種的那棵泡桐樹高聳挺拔,已20多米高,深深根植於蘭考大地。
后人給它取名為“焦桐”。如今,遍布蘭考1000多平方公裡的泡桐樹,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有著500多家相關企業(yè)、產(chǎn)值100多億元、解決4萬多人就業(yè)的“泡桐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鏈。
焦裕祿的實干精神,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風,開花結果。鞏義市竹林鎮(zhèn)黨委書記趙明恩、濮陽縣慶祖鎮(zhèn)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輝縣市張村鄉(xiāng)裴寨社區(qū)黨總支書記裴春亮等,眾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經(jīng)常到蘭考參觀學習,在面臨困難時,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從焦裕祿精神中找方法,尋對策。
公仆情懷
共產(chǎn)黨員應在群眾最困難時出現(xiàn)
3月20日,一個普通的日子,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人流如織。從鬆柏林中拾級而上,人們會聚於此,追憶焦裕祿事跡,緬懷他的精神。
在一個個舉行入黨宣誓、重溫誓詞活動的團體之中,一位老人步履蹣跚,眼含淚花,用顫抖的聲音說:“焦書記,俺來看您啦……”
這位老人叫李玉英?!鞍呈亲I鄉(xiāng)樊寨村的,到縣城看病時來瞅一眼焦書記?!被貞浧鸾箷洠先穗p手微微顫抖,激動不已:“焦書記可真是個好人。當年俺還沒出嫁,見過用籮斗抬淤泥的焦書記,在俺心裡,能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的領導,就是好領導?!?/p>
焦裕祿在蘭考隻工作了475天,就病逝在工作崗位上,他卻把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詮釋得淋漓盡致。
他忍受著嚴重疾病的折磨,送走了風沙滾滾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連連的夏季,全縣84個風口、1600個沙丘都編了號、繪了圖﹔全縣的河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閘,也調查得清清楚楚,繪成了詳細的排澇泄洪圖。
講解員董亞娜回憶:“去年的一次講解中,當我講到焦裕祿同志冒著風雪,忍著劇烈的肝痛,到梁孫莊看望梁俊才老人時,前來參觀的一位群眾頓時失聲痛哭?!?/p>
原來,他是梁俊才老人的孫子輩親戚。當年,梁俊才老大爺臥床不起,老大娘雙目失明。焦裕祿冒著風雪,忍著劇烈的肝痛,一連走訪了9個村子,訪問了幾十戶群眾,卻沒喝群眾一口水。
董亞娜說,每到6月新麥收獲時,就有農(nóng)民從家裡帶來新蒸的白面饅頭,擺在焦裕祿墓前﹔當?shù)匾恍┥狭四昙o的人一提起焦裕祿,依然親切地稱之為“老焦”。
75歲的老黨員、現(xiàn)任爪營鄉(xiāng)敬老院副院長雷中江老人回憶在蘭考火車站偶遇焦裕祿的情形:站臺上大雪紛飛,候車室裡擠滿了準備背井離鄉(xiāng)逃荒求生的災民……焦裕祿噙著眼淚不停地向鄉(xiāng)親們鞠躬:“大家是被災荒逼走的,真對不起你們哪!我們很快會用熱炕頭、白面饃饃把你們接回來的!”
採訪時,72歲老韓陵村村民在二胡的伴奏下,唱起了豫劇《探水情》。粗獷沙啞的高亢唱聲,如泣如訴的二胡伴音,讓人們穿越時空,好像看到焦裕祿為治洪水,跟群眾手挽手、艱難地在水中前行的情景……
離開蘭考前一天,焦裕祿留下一篇隻定下標題、沒來得及完成的文章《蘭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這篇文章其實是種下一個幸福蘭考夢。半個世紀以來,蘭考的黨員、百姓,努力用汗水灌溉這個夢。”有名的“干家兒”、雙楊樹村黨支部書記吳青雲(yún)說。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要把愛民的責任放在心坎上,把惠民的舉措落實在行動上,把富民的成效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上,把為民的理念植根於思想上。”新縣縣委書記楊明忠說。
艱苦樸素
富麗堂皇的事不能做,想也很危險
焦裕祿紀念館,一隊隊參觀的人群,在“干部十不準”展板前駐足深思。
“十不準”背后的故事是:當年焦裕祿發(fā)現(xiàn)孩子看戲沒買票,當即把全家“訓”了一頓,讓孩子立即把票錢送給戲院。后來還專門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guī)定全縣任何干部不準特殊化。
時任蘭考縣委辦副主任張明堂對一件事記憶猶新:1963年的一個三伏天,焦裕祿帶著他到城關鄉(xiāng)王爺廟調研,口渴難當嗓子冒煙,吃了路邊地裡幾個瓜。焦裕祿讓他給瓜主送二兩糧票和二角錢。瓜主說,不值錢不用給。
看到錢沒付,焦裕祿把他帶到黃河大堤邊,說:“他不收,我們不可以不給。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惡習是從小事養(yǎng)成的?!睆埫魈么蛐难垩e被老焦的人格魅力折服,趕緊把錢送去。
有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裝潢一下領導干部的辦公室,焦裕祿嚴肅地說:“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嗎?蘭考的災區(qū)面貌還沒有改變,群眾生活還有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p>
焦裕祿走了,留下6個孩子,兩位老人。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從來都沒有忘記丈夫的那一句囑咐:“我死后,你會很難,但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nbsp;焦裕祿的囑咐,徐俊雅記了一生。
“一天不死,我就會守著這間焦書記跟農(nóng)民代表開座談會的屋?!彪p楊樹村67歲的姚留學把記者領到他家后一處老屋裡:“當年焦書記在這間屋裡,見磚坐磚,有石坐石,和群眾商量如何走集體經(jīng)濟、自力更生的路子,終於走出了‘雙楊樹道路’?!?nbsp;姚家的院子歷經(jīng)4次翻新,唯獨把這間老屋保留了下來。兒女們曾勸他把老屋拆了,既能擴大些住宅面積,也能當做門面增加點收入,可老人堅決不同意。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父老對誰生死系?在百姓心窩裡,扎根的人。身體歿了,精神還活著。
焦裕祿,一座永遠矗立在人民心中的豐碑?。ㄓ浾?龔金星 任勝利)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24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