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后,朱彥夫以驚人的毅力鍛煉恢復自己的書寫能力。如今,他的書寫速度很快,又一部著作正在創(chuàng)作中。
▲如此清秀雋永的筆跡,讓人不敢想象它竟出自朱彥夫雙臂所夾之筆。
▲大女婿為朱彥夫設計制作的這個書寫器幫了他的大忙。
▲朱彥夫生病前用過的最后一副假腿,已被他的肢體磨成了這個模樣。
▲在生活上,能夠自理的地方朱彥夫絕不肯麻煩別人。
▲隻要有閑暇,朱彥夫就會活動一下身體,他要盡快康復,以實現(xiàn)自己的“宏願”。
▲朱彥夫能用嘴寫字,能用雙臂握筆,每種姿勢,都需要極大付出才能掌握。(資料片)
▲登上了泰山的朱彥夫,有資格“小”天下任何困難。(資料片)
▲自己裝假肢,對於四肢皆無的朱彥夫來說,絕非易事。(資料片)
▲爬上凳子找圖書,就像朱彥夫登高望遠的人生。(資料片)
□記者 房賢剛 報道
18年前,也就是我剛到大眾日報工作的時候,正值本報大規(guī)模宣傳朱彥夫的事跡。報紙上一篇篇關(guān)於朱彥夫的報道、評論,深深打動了我?!靶拍?精神!我堅信‘行源於心,力源於志’。……隻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崩嫌⑿蹟S地有聲的話語使我油然而生敬意。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多麼渴望能有機會採訪一下這位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啊!然而也就是在那一年,在他的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出版后不久,朱彥夫突發(fā)腦中風,雖經(jīng)全力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恢復起來或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隻好按耐下了去沂源的沖動。
后來,我有過數(shù)次去沂源採訪的機會。每次我都要打聽,朱彥夫現(xiàn)在怎麼樣了?能接受採訪嗎?哪怕僅僅是去看望看望他?可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老人身體不好,無法接受採訪。而最令我失望的是,在2010年,我聽到了朱彥夫因心臟病發(fā)作再次病倒的消息,便徹底失去了信心,只是從內(nèi)心希望老人能夠再多活些時日,少受些苦痛。
然而,命運似乎對我又十分地垂青:日前,我接到了參加朱彥夫事跡採訪團的通知,那個曾經(jīng)高大、光輝而今逐漸變得有些模糊的形象霎時又清晰起來,不過,興奮之余卻又不無擔心:朱老能夠接受採訪,說明身體尚可,可是攝影畢竟不同於文字,如果老人不能活動,照片又該怎麼拍?我心懷忐忑地踏上了赴沂源採訪的路。
進門之前,我們一再被告知,老人身體不好,採訪時間要短,不要擁擠,不要開閃光燈……可是,當我進到屋裡,看到坐在床上的朱彥夫時,頓時驚呆了:這不還是《極限人生》封面上那個老人嗎?既不蒼老,也不虛弱。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你又怎麼能夠想象得到,這是一個右半邊身子不能動彈、體內(nèi)被放進了5個支架、重度傷殘的81歲老人呢?
“第一眼看上去,這是一個‘冬瓜’﹔再看一眼,這是一座‘泰山’?!迸c我們同行的“名記”逄春階感慨道。這話說出了我們共同的感受。作為一個有功於黨,有功於國的重度傷殘軍人,他本可在榮軍醫(yī)院頤養(yǎng)天年,可是他作出了減輕國家負擔、回鄉(xiāng)養(yǎng)老的選擇﹔他本可靠著自己的工資和民政部門的救濟過活,可他選擇了依靠自己的毅力與才智,帶領(lǐng)鄉(xiāng)親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同時拿出自己的錢財幫助那些更為困難群體的路子。生病以后,他沒有失去對生命的信心,而是勇敢地與病魔斗爭,自強不息,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生命的贊歌……
相關(guān)專題 |
· 朱彥夫: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